返回首页| 繁體中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焦点新闻

审计署:近12万户违规享保障房 6万套违规租售

2013/6/28    作者:

昨天,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审计工作报告显示,有11.97万户的收入财产等超标或重复享受保障,涉及住房4.18万套、补贴1.74亿元;在对国有金融机构的审计中,有220.3亿元违规贷款被收回。

 

 
审计署:近12万户违规享保障房 6万套违规租售

 

2012年3月,北京门头沟在建的保障房(资料图片)。京华时报记者 任峰涛 摄

昨天,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审计工作报告显示,有11.97万户的收入财产等超标或重复享受保障,涉及住房4.18万套、补贴1.74亿元;在对国有金融机构的审计中,有220.3亿元违规贷款被收回。

□查出问题

6万保障房违规住租售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审计报告中介绍了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情况。这次审计共发现6万多套保障房被违规分配使用或出租出售。

审计发现,有57.99亿元专项资金被建设单位等挪作他用,有1.83万套住房被代建企业等违规出售,还有5333套被用于周转或出租等。抽查的保障对象中,有11.97万户的收入财产等超标或重复享受保障,涉及住房4.18万套、补贴1.74亿元。

刘家义说,审计指出问题后,相关单位已追回资金12.71亿元,取消1.89万户家庭的保障资格,收回1500多套住房。

收回220亿元违规贷款

审计报告中关于国有金融机构的审计情况显示,27家分支机构向手续不全或担保不合规等项目放贷284.43亿元。对5家银行贷款投放和3家银行资产负债损益的审计结果表明,9家分支机构在小企业贷款及出口卖方信贷中额外收费4.21亿元。

审计发现,有18家分支机构用新增贷款或通过第三方企业承接债务等方式置换逾期贷款76.36亿元。

审计指出问题后,已收回违规发放或挪用贷款220.3亿元,处理693人次。

11部门虚列支出24亿

这次共审计58个中央部门,延伸审计317个所属单位;审计预算支出2742.78亿元,占这些部门预算支出总额的27%。审计表明预算执行未完全到位,有的单位还虚列支出、以拨作支。由于工作计划与预算安排衔接不够、年初预算未落实到具体项目、资金拨付晚等,此次审计涉及的部门预算有16%未执行,形成结转结余356.34亿元,其中基本支出结转25.24亿元。还有11个部门本级和2个所属单位将24.23亿元预算采取虚列支出等转入项目实施单位,实际并未使用。

无预算超预算采购7亿

在今年的审计报告中,政府采购方面问题较为突出,其主因是政府采购预算缺乏“硬约束”,一些部门存在无预算和超预算采购问题。其次是有关部门对各部门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和计划审核把关不够严格。最后是公开招、投标和集中采购制度的实施流程、环节等方面的规定不够具体、明确,可操作性不强,监督检查也不到位,造成规避集中采购和公开招标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其中,20个部门本级和11个所属单位无预算、超预算采购7.12亿元;23个部门本级和28个所属单位未经批准采购进口产品或超标准采购等5.17亿元;12个部门本级和28个所属单位未按规定集中采购或公开招标采购7.46亿元。

8基金112亿预算未执行

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采取以收定支方式编制,但部分年初预算没有确定项目,与实际支出存在差异。

一是中央本级代编的项目预算执行率低,其中8项基金代编预算112.97亿元全部未执行。

二是执行中项目调增调减,涉及预算共计734.15亿元,相当于年初预算的60%。

三是下达不及时,未提前告知各地基金转移支付预计数,且有88%的转移支付预算是6月30日以后才下达的;12月份还追加中央本级基金预算24.08亿元、追减4.26亿元。

□官方解读

权力寻租成违法新特点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7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2012年度审计报告时说,审计发现并移送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呈现出利用权力设租寻租等新特点。

刘家义说,在审计中,发现并移送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175起,涉及630多人,有关部门正在依法立案查处。这些案件涉众性强、利益链条长,多为“窝案”“串案”,呈现以下新特点:

一、利用权力设租寻租。审计共发现此类案件21起,主要是有的公职人员在行政审批、工程建设、财政补贴、贷款发放、业务经营等过程中,通过违规插手招投标、协助“公关”甚至直接参与造假等方式,向特定关系企业或亲友输送利益。

二、借助内幕交易或关联交易侵权牟利。审计共发现此类案件9起,主要是有关人员利用掌握的矿产储量、上市公司业绩、基金投资策略等非公开信息,提前低价买入,等待市场估值高涨后再倒手卖出,从中牟利或向关联方输送利益80多亿元。

三、实施方式网络化。审计发现,一些人员利用网上银行大规模转移资金,参与单位达5000余家,起核心组织作用的88户企业存在明确上下游分工,巨额资金跨地区多账户频繁划转,最终用于非法经营等。

四、侵害公众利益。审计发现的17起虚开药品增值税发票案件涉及金额15亿元,有关药品经销商在涉嫌偷逃税款的同时,还利用假发票套取资金用于支付回扣,诱使相关医院高价购买特定药品、开大处方。

□记者观察

审计报告直指“三公”倒逼预算公开更透明

6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审计署调研时指出,审计要为国家看好钱财,促进完善制度,审计结果要向人大报告、向社会公开、向人民负责,公开的内容不仅要有“总账”,还要有“明细”,让老百姓看得懂、好监督。

对照总理要求看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会发现审出的问题更详细,病根找得更准,让人看完更明白。报告更从制度层面直指“三公经费”等行政性支出居高不下的死结,提出建设俭朴政府应建立真管用、强约束、能控制的长效机制。

此前公开的58个部门审计结果是一本“明细账”,各类问题一览无余,特别是对外公开的部门预算执行表格,内容更加细化,预算是超支还是结余,原因是什么,都作出了反映和分析。而更加透明的审计结果,无疑也会“倒逼”各部门在预算公开上有所作为,交给老百姓一本明明白白的预算账本。

今年的审计报告指出,58个部门2012年审计涉及的资金有16%未执行,结转结余高达356亿,预算执行不完,政策效果就体现不出来。究其原因,除了编制不细化等技术层面的因素,更重要的在于部门工作计划与预算安排不衔接,这恰恰是预算管理的体制积弊。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后续改革跟进,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动体制“手术”,彻底去病根。

审计结果公开,让百姓看得懂,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是一个新起点。人们期待审计能用“火眼金睛”看好国家钱财,紧紧盯住、管好用好宝贵的财政资金,当好公共资金的“守护者”。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Failure
Fail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