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繁體中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焦点新闻

新华网:部分领导视媒体监督为存心找茬

2013/7/30    作者:

新华网北京7月30日电 (记者 姜琳)回应公众疑虑,化解社会矛盾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然而,总有一些领导干部在舆论关注、众说纷纭的热点事件面前怕出头、不担当,任凭舆论鼎沸甚至谣言扩散、矛盾激化也三缄其口。如此藏头缩尾,不仅损伤政府公信力,更贻误解决问题的时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伤及经济社会发展。

新华网北京7月30日电 (记者 姜琳)回应公众疑虑,化解社会矛盾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然而,总有一些领导干部在舆论关注、众说纷纭的热点事件面前怕出头、不担当,任凭舆论鼎沸甚至谣言扩散、矛盾激化也三缄其口。如此藏头缩尾,不仅损伤政府公信力,更贻误解决问题的时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伤及经济社会发展。

回避退缩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迎难而上才能有所作为。近期引发舆论关注的“上访妈妈”唐慧案、湖南临武“瓜农死亡案”等热点事件中,尽管相关工作始终在进行,但舆论之所以持续发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领导不露面,该表态的不及时表态,该说明的不及时说明,媒体得不到权威信息,群众对政府工作不知情、不相信。还有南方“毒大米”等热点问题,相关部门说明不及时、不主动,使问题由一个点扩大成面,使政府工作陷于被动。

舆论既反映民意又影响民意。舆论引导不及时、不到位,就可能被负面信息“绑架”,影响公众预期和信心。遗憾的是,一些领导干部至今没有认识舆论影响的重要性,总觉得媒体“炒作”一阵就会过去。也有一些领导干部视媒体监督为存心找茬,怕言语不当惹祸上身。殊不知,越是热点事件,公众越希望通过权威渠道获悉政府将怎么办。这种时候,如果领导干部装聋作哑,必然给公众造成“暗箱操作”的印象,迫使媒体从外围获取缺乏权威性的信息,导致事件复杂化,增加政府工作的难度,延缓解决问题的时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要当领导干部,就不能怕麻烦、怕担责,而应直面问题和矛盾,越是公众关注的事件,越要敢抓敢管、积极作为。在信息传播快速广泛的今天,保持沉默无法应对舆论喧哗,试图“悄悄”处理到头来可能弄巧成拙。这就需要地方领导干部平时多做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分工范围的基本情况,科学预判重要事态的发展趋势,这样,遇事时才能胸有成竹,关键时刻敢说话,敢于靠前开展工作,避免缺位、失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珍惜使命、不负重托,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应当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Failure
Fail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