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6/29 作者: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作了关于201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披露,审计的45个中央部门本级2012年因公出国(境)团组4609个,实际支出12.13亿元。审计的45个中央部门本级2012年共举办会议8698个,实际支出6.98亿元。(6月28日《新京报》)
45个部门一年共举办会议8698个,平均每个部门举办会议193.2个;而一年也只有365天,就算一个会议只开一天,这一年里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开会,况且不可能每个会议都开一天,很多会议至少要两三天,再加上通知、准备、报到,就不知道,这一年里除了开会,有些部门还有多少时间做其他工作?
开会也应是正常工作的一部分,但如此密集的会议频率似乎超出正常范畴。并且,45个部门一年仅会议经费就支出了近7亿元,平均每个会议8万多元,不正常的会议频率不仅制造大量无效工作,还在大把地烧钱。
很多会议的内容不过就是上传下达、念念文件或讲话稿。但必须要搞一个会议,现成的资料,却必须是大家聚在一起听领导读一遍,并且固定程序一个不能少——比如相关领导再作“补充发言”,会议主持者要作“总结发言”,有时候相关部门还要有“表态发言”……有一篇题为《处级干部吐槽》的报道中说,很多会议并无实际内容,而下面坐着的与会人员其实就是填充座位、适时鼓掌的角色。
而监督缺位,导致“低效会议”、“无效会议”泛滥。体制内的纪律要求高度统一、大局意识、一盘棋,那么会议这等重要工作谁都不能拆台;而公众基本上就是会议新闻的观众、听众和读者。至于说无效会议的烧钱,若没有审计部门披露,谁会知道?
因公出境问题也一样,信息不透明、监督缺位情况下,无法判定其必要性与支出的合理性。四川省宜宾市一副市长自曝“去过60多个国家”,而“重要收获”就是“深深懂得规划先行对于城市发展的至关重要性”。此言一出,惊倒网民无数——“规划先行”乃简单常识,何需“去60多个国家”考察?而不经意间泄漏的“秘密”则是,“因公”的出国,未必都是公事。
我认为,政府部门除涉及国家机密之外的一切会议与考察活动,都应进行网上公示——将内容、项目及必要性、参加人员、经费支出等情况一一向社会告知,以便于公众监督,减少不必要的开会和考察,减少无效工作和财力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