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9/10 作者:
图说:2011年1月6日,正在德国进行正式访问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柏林出席中德工商界晚宴并发表演讲。新华社记者丁林摄
王岐山
图说:2009年2月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英国伦敦接受《金融时报》主编巴伯的专访。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图说:2007年5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美国出席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时发表演讲。(资料图)
图说:2013年7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左五)在华盛顿白宫会见出席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左四)和国务委员杨洁篪(左二)。新华社记者 王雷 摄
【中国新闻周刊网9月10日综合报道 文/肖虹】2013年9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将给世界传递持续发展的讯息》。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5年后的今天,有观察人士质疑: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是否会最终导致大幅下滑,甚至“硬着陆”?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是否会因各种复杂的社会难题而脱轨?李克强在文章中称:“我的回答是:中国将保持经济长期健康发展,中国将继续走改革开放之路。”
事实上,这已不是李克强首次在外媒撰文。2011年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更是在西班牙《国家报》、德国《南德意志报》和英国《金融时报》连发三文。这次发文的背景是,2011年1月4日起,李克强起程出访欧洲三国,每及一处均在当地权威媒体刊登署名文章,阐明中国的发展蓝图。
在《金融时报》发表的文章中,李克强援引《诗经》中的名言“民亦劳止,讫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指出中国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同时,他表示,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发展对其他国家有益,并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
在访问德国前发表在《南德意志报》的题为《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一文中,李克强副总理则阐释了中国“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发展蓝图,并从克服金融危机影响、扩大贸易领域、改善投资环境、推进服务业开放和深化人文交流等方面,指出中德战略伙伴关系将进一步发展。
在西班牙《国家报》发表的《携手互利合作共创美好未来》一文,他则强调中国的市场优势,表明会继续购买西班牙国债,支持西班牙的金融市场恢复。该文让受困于经济危机的西班牙充满期待。
王岐山发稿最多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高层政要会选择在出访或重大会议之前,在国际媒体发表文章。由于话题一般都是与经贸相关,因此《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报纸就成了中国领导人的“最爱”。
王岐山可称得上在外媒发稿最多的中国领导人了。2008年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期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岐山于5月16日、17日连番发文,在英国《金融时报》和美国《华尔街日报》分别发表署名文章《中美节能合作将是双赢》以及《中国的知识产权战略》。
2009年,他更是在外国报纸上刊发5篇文章。2009年5月11日,第二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在英国伦敦举行。5月,在赴比利时参加第二次中欧高级经济对话会、赴英国主持第二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之前,王岐山于5日在《纽约时报》发表题为《遥远的邻居》的署名文章,敦促中欧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应对经济危机,提出了中国对中欧贸易的关切和诉求。
同年5月8日,王岐山还在英国《金融时报》的评论版发表文章《中英携手应对危机》。《金融时报》评论版主编之一詹姆斯麦金托什当年5月12日在接受《法制晚报》采访时称,为了保证这篇文章的原汁原味,“我们没有作任何改动,一个字都没改。”
2011年,温家宝在《金融时报》上发表署名文章,称“中国已将限制价格上涨放在宏观经济调控的首位,并推出了一套有针对性的政策。这些政策已经奏效,我们有信心价格上涨将在今年得到有力控制。”
此前,2009年2月1日,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伦敦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主编巴伯的专访,就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及其他问题回答了提问。
2007年5月17日,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互利共赢是中美经贸关系的目标,这种内在本质使得两国的贸易联系强劲而充满活力。这次撰文的背景是,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于5月22日至23日在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美国财长保尔森将作为两国元首特别代表,共同主持此次对话。
今年7月9日,在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召开前夕,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加强对话促进合作》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从2006年第一次战略经济对话至今,两国的贸易额从2676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近5000亿美元。实践证明,中美经贸关系互利共赢,谁也离不开谁。
“报纸公关”展魅力
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郭惠民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外媒发表文章,表明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领导人越来越重视主动向外界发表自己的观点,领导人本身更加自信,具有外交魅力。
外交学院副院长曲星表示,近年来,中国的领导人出访、参与重大会议前,采用国外报纸传递信息的方式越来越频繁,比如在国外主流媒体上撰文,或者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刊登记录。我国越来越重视积极应用公共外交。曲星指出,报纸的传播面广;具有高影响力的纸媒,比如英国的《金融时报》,读者大部分是精英阶层;此外,报纸的文字可以停留、转载,对于受众的影响力较为持久。(参考外交部网站、中新网、《法制晚报》等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