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7 作者:
港府完成大亚湾应变计划覆检工作,决定维持现时20公里紧急应变区范围。 资料图片
港府完成大亚湾应变计划覆检工作,决定维持现时20公里的紧急应变区范围,即大亚湾核电站一旦发生「站外紧急事故」,或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3级」或以上事故,只有东平洲约10名居民需要撤离。港府发言人强调,此为参考国际组织所制订的最新标准,以及先进国家在核应急规划的实践经验釐订,是有科学根据及恰当的做法;又指香港曾于1994年就暴雨及山泥倾泻成功撤离4,000人,当局绝对有能力疏散核电站30公里内的1,000名市民,但不能因此「划大」应变范围令救援重点分散。
当局下一季会举行大亚湾应变演习,会集中测试决策局、部门及公共机构的协调合作,届时会邀请相关市民参与。
修订部分应变计划
日本福岛严重核事故后,特区政府就大亚湾应变计划展开全面覆检工作,谘询本地多方面专家意见,并研究国际组织最新标准和其他国家核应急规划经验后,修订了应变计划部分内容,包括加强辐射监测、完善食物及食水防护措施、增强为受污染人士提供援助和加强消息发布等。
其中,各界要求扩大的「紧急应变计划区1」范围将维持不变,继续设定为香港境内离大亚湾核电站20公里,一旦核电站发生洩漏核辐射事故又有机会影响香港,当局会在此区域採取干预行动,因应量度到的辐射量,採取烟羽防护措施,让区内市民服用甲状腺封闭剂、进入屏蔽所或撤离等。港府发言人表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应变范围只为核电站外的10公里至16公里,而当局利用新一代事故后果评估系统,模拟核电站发生严重核事故,亦只影响20公里范围内,强调此安排是恰当做法。
撤离非应对核事故唯一方法
当局补充,应变计划亦设定了香港境内离大亚湾核电站85公里范围为「紧急应变计划区2」,此范围覆盖香港全境,有需要时会对从核电站周边地区进口、区内生产或供应的粮食、活生食用动物和食水作出监控。
港府发言人强调,撤离并非应对核事故唯一方法,「有时撤离是会造成伤害,如老弱妇孺或会受伤」,但会因应事故发展而延伸应变计划。
此外,当局现正根据已修订的应变计划,进行跨部门演习的筹备工作,预计下一季度(约两个月后)举行大型演习,料届时会有决策局及部门共逾30个单位派员参与,当局亦会邀请有关的居民团体和志愿人士加入,以增加真实感及测试有关程序和安排。港府会邀请本地、内地和海外观察员,评估参与演习人员的表现,并提出改善建议。
不过,绿色和平批评当局的应变计划低估了处理核灾的难度,以暴雨及山泥倾泻应变方法作为范例更极无说服力。资深项目主任古伟牧表示,在暴雨及山泥倾泻情况下撤离市民,既不必准备辐射防护装备,影响范围亦远比核灾中辐射为小。他认为保安局过度自信,轻视核灾影响,促请当局要为社区制定核灾屏蔽支援计划,亦应为孕妇及初生婴儿等容易受核辐射伤害的人士制定独立的应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