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时15分,金黄色的朝霞透过七娘山间的雾气,照进了碧洲村。村子北侧的一栋2层小楼,是郭建强的家,在宽敞的院子里,靠墙摆放的竹篾上,晶莹的露水正反射着耀眼的光亮。院子东侧,坐在小板凳上的郭建强已经开始了...
清晨7时15分,金黄色的朝霞透过七娘山间的雾气,照进了碧洲村。村子北侧的一栋2层小楼,是郭建强的家,在宽敞的院子里,靠墙摆放的竹篾上,晶莹的露水正反射着耀眼的光亮。院子东侧,坐在小板凳上的郭建强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虽然清晨气温有些低,但赤脚的他并没有感到寒意,他正专心地将手中的竹条往已经成型的鸡笼上绕。
“建强啊……”屋内传出喊声,84岁的父亲起床了。放下手中的竹条,郭建强两手撑地,用膝盖很快地爬进了屋内。扶着父亲穿好衣服,他爬进隔壁的厨房,双手撑着身子单脚站立起来。掀开汤锅,看了看锅里冒泡的米粥,郭建强弯腰坐在地上,拨弄了一下土灶中烧着的柴火。跟父亲说了几句话,他又爬回了院子里,继续忙着编织鸡笼。面对记者的镜头,郭建强一直很谦虚地摇手:“照顾父亲天经地义,没什么好拍的嘛。”
养蜂的收入是主要经济来源。
三十年如一日
他既要养家又要照顾父亲
郭建强如今已经53岁,皱纹早已爬上他黝黑的面庞,头发间夹杂着白发。生活稳定,吃饭有着落,是他辛勤大半辈子最大的慰藉。父母的7个子女中,他是老三,祖辈都生活在南澳新大社区。姐姐和妹妹嫁得远,平时见面不多;郭建强20多岁时,哥哥和弟弟分了家,都在附近生活,但家境并不富裕;照顾老父亲的重任,就落在了一生未娶妻的郭建强身上。
郭建强对父亲极有耐心,父亲刚洗漱完,他已经把装着米粥的碗和筷子在桌子上摆好了。早饭是稀粥和咸鱼,父亲吃的不多,但吃起来很慢。等父亲喝完碗里的粥,他马上帮忙再去装了点。现在是早上8点多,郭建强还没顾上洗脸。从早上6点半一醒来,他就开始忙着生火煮早饭、洗衣服、编制鸡笼。
一直到8点20分,父亲慢悠悠地吃完了早饭,郭建强忙着端碗进厨房收拾。“我们的早饭就是粥,有时是前天晚上的剩饭煮一下,有时是早上现煮。”郭建强说,如果早上要出门去菜地那边干活,他就会多吃点;如果就是坐在家里编织鸡笼和茶粿筛,他就不会吃那么多。这几天,因为别人急着要鸡笼,他就一直在家里编竹子没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