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繁體中文|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焦点新闻 >> 

中国造出世界首双防雷鞋 战士触雷仅脚趾轻伤

2013/9/22    作者:

香港新闻日报通讯社: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李曙光就已经因研制出系列扫雷防护装具而名声大振。

 

 

 
中国造出世界首双防雷鞋 战士触雷仅脚趾轻伤

 

资料图:中国工兵正在排雷

野战救护的“科研铁人”

——记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研究员李曙光

战机掠海呼啸,炮声震耳欲聋,铁甲劈波斩浪。浩淼南海,云诡波谲,一场军事演习大战犹酣。

两辆涂着红十字的两栖装甲救护车紧随登陆部队泛水推进,第一时间搜救伤员。浓浓硝烟中,一个高大的身影紧随装甲救护车记录着什么,而炸点就在他不远处开花。

“他是谁?不要命啦!”指挥员火了。

“他是研制两栖装甲救护车的李曙光,正在采集装备技术参数呢!”有人回答道。

李曙光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研究员,一个最爱嗅着战场硝烟味寻求科研之道的“铁人”,一个做梦都想为官兵锻造生命盾牌的卫生装备科研专家。

紧盯战场保障打赢

在李曙光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他获得的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6项军队科技进步奖证书。“入伍时你只有初中文化,如何取得了这么多的科技大奖,成为全军著名的卫生装备专家呢?”

面对疑问,李曙光笑笑说:“我当过战士、宣传员和教员,最初学工科,后来学医学,这些转变曾经让我痛苦过、纠结过,但心里始终明白自己最应该做什么、最适合做什么,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就会有实现的时候。”

2001年8月,我军以两栖装甲车为主战武器的陆海空协同综合演习在某海域进行,在第一梯队中,两辆两栖装甲救护车踏海冲浪,泛水20海里后登陆,与机械化部队同步向前推进,进行伴随救护和滩涂定点救护。

“有救护车伴随我们冲锋陷阵,心里踏实多了!”演习结束后,官兵们纷纷激动地说。一位部队指挥长甚至要求马上将两栖装甲救护车带走!

这是我军作战序列中第一次出现装甲救护车,填补了我军装甲救护车有编制无装备的空白。

这是一次拓荒而行。两栖装甲救护车的“前身”是装甲车,把它改造成救护车涉及几十个学科、上万个元器件,要让加装的诊治救护设备与其他功能设备兼容运行,还要使它拥有足够的舒适度保证伤员不受到新的创伤,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李曙光课题组把行军床搬到军工厂的车间里,不分昼夜地蜷伏在装甲车里忙个不停。样车下线经测试,有效解决了装甲车内嘈杂、温度高、烟雾大、震动强烈,以及伤员上下车困难、费时、体位易改变造成新的伤害等国际性难题,各项性能均达到国际同型装备领先水平,创造了当年受领任务、当年定型、当年生产、当年列装形成战斗力的卫生装备研制佳绩。

李曙光没有止步,他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研制了轮式、履带系列装甲救护车,可担负在高原、高寒、湿热、沙漠、山岳丛林等多种环境下的伴随救护任务。

记者在装甲救护车上看到,车内配有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制氧机、急救药品器械,以及战伤急救辅助诊断系统、缓冲减震的担架床和伤员座椅,可以运载10名伤员,完成紧急救治、生命支持和生命体征监护下的快速护送。这一卫生防护装备,目前已列装我军多支作战部队。

扫雷防护送出曙光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李曙光就已经因研制出系列扫雷防护装具而名声大振。

据国际红十字会当时的统计表明,有1.2亿颗地雷分布于全球64个国家,每两分钟就会有人因地雷致死或致残。上世纪末,中国政府向世界郑重宣布,将在云南边境进行第二次大扫雷。

雷场就是战场,扫雷就是作战。扫雷部队指挥部向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求援,请求解决排雷防护设备问题。组织将这一重担,压在了李曙光的肩上。李曙光随即奔赴云南进行地雷伤情调查——在千余公里的边防线上,地雷密度达3600枚/平方公里,仅文山地区就有数千军民伤亡,有的村落100个人不到100条腿!而当时扫雷部队的防护装具相当简单,衣服里加块钢板,扫雷防护鞋则是又长又宽的气囊,一旦触雷就会造成伤亡。李曙光心如刀绞,决心尽快研制出扫雷防护鞋。

一双小小的防雷鞋,涉及生物医学、力学、材料学、结构学等多门学科。面对这块从未啃过的“硬骨头”,李曙光将自己封闭在实验室里,昼夜鏖战,饿了就嚼几颗花生米,困了就抿一口白酒提神。

为掌握准确数据,李曙光踏上雷场,进行了几百次实爆试验。28天后,他带着研制出的防雷鞋赴雷场做模拟试验,实验地雷的TNT当量为50克。一声沉闷的爆炸声后,模拟人腿的肢体安然无恙!指挥长一把抱住李曙光:“老李,这是世界上第一双能完全防护地雷的鞋子!”

此言很快得到验证。这天,战士侯伟杰右脚踩响了一枚防步兵地雷,由于他脚穿防雷鞋,只是大脚趾内侧有轻微的撕裂,住院几天后就能下地行走。侯伟杰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因穿防雷鞋触雷而安全无恙的第一人。

此时的李曙光,把防护的目光,由TNT当量50克的地雷,转向了TNT当量210克的地雷,这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防步兵地雷,爆炸致残率为100%,致死率达到60%以上。

经过反复实验和改进,李曙光确定了阻挡、分离、偏移爆轰冲击波和衰减、缓冲爆震波的防护思路,最终在半年后研制出新式防雷鞋,成功防住TNT当量210克的地雷,在世界地雷防护领域引起轰动。

正是缘于始终扭住战场所需,李曙光此后研制出的系列扫雷防护装具,被联合国指定为维和装备,在26个国家的扫雷维和部队中广泛使用;救护方舱、防弹背心等部队急需的卫勤装备和器材,也已相继装备任务部队。

时刻拼命“科研铁人”

“搞科研,必须要有不怕苦累甚至不怕死的精气神!”李曙光常对身边的年轻人这么说。

李曙光是出了名的“科研铁人”。一年夏天,他在兵工厂里搞野战救护装备研制,带领团队没日没夜窝在装甲车里忙碌,身上的衣服全部被汗水洇湿了,连实行三班轮转的工人都被累得连连说:“这样干下去,铁人都得化啊!”学校领导带队去调研,到现场看了一圈,硬是没把李曙光认出来,他全身满是油污,大老远就闻到刺鼻的味道。

有一次,李曙光患重感冒发烧至40℃,但他坚持按既定日程到东北寒区部队调研。他深入部队机关、训练场和医院了解需求,倾听官兵对救护器材的使用意见,6天内跋涉了6000多公里。调研结束后,他虚脱得挪不了步,被送到医院治疗。

还有一次,在零下40℃的黑龙江某地区,一台救护装备在试验中“趴窝”,李曙光不顾别人劝说,为便于查看故障,脱下手套钻到装备底盘下忙碌了一个多小时。装备故障终于排除了,李曙光却冻得浑身发抖,双手也被严重冻伤。同行的肖南研究员把他的双手放在自己的怀中,心疼地说:“老李,你对装备比对自己还好,真是不要命了!”

说起不要命,李曙光的故事还真不少。扫雷防护装具装备扫雷部队后,它的可靠性究竟如何?官兵们心里有些忐忑。为打消官兵顾虑,李曙光当场穿上防雷鞋和防雷服,吼了一声:“兄弟们,今天的雷场我先上!”看见他毫不迟疑地迈向雷区,扫雷官兵既震惊又感动,迅速穿上防雷装具,纷纷走向雷区。

2011年夏天,李曙光带领科研小组在某海域开展两栖装甲救护车性能试验。突然间风起云涌,大雨随即而来,扎在岸边的帐篷都快被大风卷走了。这正是测试装甲救护车恶劣天候下性能的好机会,李曙光不顾大家的阻拦,穿上救生衣坐在了装甲救护车顶上,从容下海。原本沉重的装甲救护车到了海里,俨然成了一片树叶,一个浪头打来,整个车体差点被海水淹没了。李曙光的身体剧烈摇晃,他死死地拽着救生绳,才没有被冲下海去。他不停地用对讲机向指挥部通报情况,详细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李曙光还提出并推动建成了我国首个“武器杀伤生物效应评估中心”,使我军有了为火力毁伤、战伤救治等理论研究提供科学鉴定的权威机构。而他作为首席科学家,目前正承担“人体防护工程”这一全军重大科研项目。他又一次精神抖擞地踏上实现强军梦的新征途!(记者 唐先武 通讯员 赵虹霖 朱广)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Failure
Failure